招生信息更新-2026年
大家好!本人(吴郁杰),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长轨制助理教授,入选校长青年学者计划。近期获得了多方主持资助,累计超过 500万港币,现更新2026年招生信息:
我计划招收 2–5 名全奖PhD学生,提供每月1.9万港币奖学金,优秀申请者可推荐申请港府奖学金,每月高达2.6万港币。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以 PhD / Visiting / RA / Postdoc 等形式加入合作。
研究愿景与方向
人脑与大模型是当前最接近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两个重要范式。我的研究愿景是深入理解大脑的计算原理,并结合大脑与大模型的优势,发展通向AGI的高效智能系统。目前我的招生方向集中在 脑认知 和 脑启发AI 两个方面,具体研究方向包括:
- 脑启发式的下一代AI架构
- 脑启发具身机器人
- 计算神经科学
- 神经形态计算
个人介绍
我拥有数学、计算机科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的交叉背景。曾是中国天机芯片初创团队成员,也是欧盟脑计划核心成员,有幸受到多位类脑计算领域世界顶尖学者的指导。2021–2024年间,我在类脑计算开拓者 Wolfgang Maass 院士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,聚焦大脑行为级可塑性机制与认知记忆模型。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,导师为施路平教授和朱军教授,研究类脑计算模型与学习算法。
迄今为止,我在Nature / 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10篇(含 Nature 和 Science Robotics 封面论文),其中4篇入选 Nat. Comput. Sci. 和 Nat. Comm. 编辑推荐论文,并在 ICML、AAAI 等顶级会议发表多项研究。目前有3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,2024年入选 Stanford University全球前2%高被引顶尖科学家榜单。现任 Neurocomputing副主编,担任 NCE、TCDS 等期刊客座编辑,并与 MIT、墨尔本大学、北大、清华、中科院、浙大等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。更多信息请访问谷歌学术主页。
作为PI,我不是“放羊式”的导师。我将提供高层次研究方向指引,每周安排一次一对一的深度讨论,鼓励 outcome-based 的合作模式,只要能定期完成目标,工作安排灵活自由。
联系方式
如感兴趣,请发送邮件联系我,并在邮件中认真回答以下问题(请勿使用GPT,群发邮件将不予回复):
- 为什么要读博士?
- 为什么申请我的博士,我的哪个方向是你最想做的?
- 我的哪篇文章吸引了你的注意?你认为有哪些不足或可改进之处?
如你的本科/硕士院校或成绩并非特别突出,建议在邮件中着重强调你的亮点与优势。我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,并视材料决定是否安排进一步面试。如两个月内未收到回复,可再次发送(如有遗漏还请见谅!)。
博士生基本要求
- 计算机、数学、统计、电子、自动化、神经科学等相关专业(不限专业,但需具备良好的编程与数理基础)
- 托福85分以上或雅思6.5以上(可按规定时间补交)
- 相比知识、技能和经验,我更看重真诚、自我驱动、好奇心、钻研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。期待有长期主义的有志青年,共同探索科学无人区。
博士后(Postdoc)与研究助理(RA)招聘(全年开放)
欢迎对类脑智能领域充满热情的研究人员申请加入团队。岗位全年开放,待遇优厚,入职时间灵活协商。
期待与对科学充满好奇与热情的你一起共事!